臉型改變、大手、大腳,小心可能是貸款肢端肥大症。臺大醫院內分泌科張天鈞教授昨(23)日表示,調查發現,有近4成者未發現自己改變,當身旁的親友或同事無故出現臉型改變、大手或大腳症狀,就須提高警覺,應立即尋找內分泌科醫師,共同揪出潛在的「大肢」患者。
臉型突變、大手、大腳 當心肢端肥大症
內容來自YAHOO新聞
腦下垂體是體內荷爾蒙樞控中心,發生病變時,須知道是分泌哪種荷爾蒙之細胞分泌旺盛或是功能不足,可分為肢端肥大症、庫欣氏病、泌乳激素瘤等疾病。其中,肢端肥大症是一種體內分泌過量生長激素時發生的慢性荷爾蒙疾病,當生長激素分泌過量會導致類胰島素生長因子濃度上升,進而引發生理變化,包含手部、足部、臉車貸部特徵增大,當延遲就醫患者會有較高的風險發生嚴重併發症,如心血管疾病,如高血壓、糖尿病、心肌肥大、心律不整、心衰竭等;且平均存活壽命較平常人少10~15年,死亡率更是高出2~4倍。
據2015年7月最新的內分泌學會統計資料顯示,診斷肢端肥大症最常見的症狀99.1%為臉型的改變,其次是手腳變大佔98.1%,而骨關節炎則佔89.2%。也就是說能讓人聯想到肢端肥大症的診斷,最重要的還是臉型及手腳變大。其他如手麻、視力變差、頭痛、皮膚變油變厚,聲音變得低沈,或甲狀腺疾病,沒有月經等也都是常見的症狀。患者平均年齡為40歲左右。
肢端肥大症疾病症狀進程緩慢且複雜,很難早期就找對醫師,及時診斷治療,患者平均要流浪6-7年才得以確診。等到就醫時,有將近七成患者的腫瘤已大於一公分以上,其中更有七成會對視神經產生壓迫,影響視力,即使手術也不易將腫瘤拿乾淨;而腫瘤較大在症狀表現上,較容易引起頭痛和視覺障礙,以及睡覺時打呼。
臺大醫院神經外科曾漢民教授表示,目前肢端肥大症的治療目標是減除腫瘤體積及控制疾病症狀,即讓生長激素、類胰島素生長因子數值降至正常濃度,助患者提升生活品質。而治療方式,首要為以手術移除腦下垂體的腫瘤,若有遇到因腫瘤過大或無法以手術完全清除者,則會建議每個月定期施打「長效型體抑素」針劑控制病情,能有效抑制生長激素過度分泌,並預防心血管併發症產生,及不可逆的外觀變形。
新聞來源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臉型突變-大手-大腳-當心肢端肥大症企業貸款-160000572.html
F181E24DADEB8C77
留言列表